诈骗类型千奇百怪,电信手机短信诈骗、网上购物诈骗等,诈骗集团已经把黑手伸向在校大学生。UIC保卫处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提高防范意识,时刻警惕诈骗,有如下几种诈骗形式:

       一、网络诈骗。互联网购物、非官方网站购买机票火车票、购买通讯技术查询软件、游戏软件或 QQ 币、"广告链接"等。网络有风险、网游需谨慎。网络有一定的诱惑欺骗性,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二、电信短信、电话诈骗。诈骗者通过发送短信通知 "获奖",短信回复领奖、电话假扮公安、监察机构通知"毒品邮包"、假扮学校通知"学生患有急症"、"交通事故"、假扮亲友的朋友"亲友急需帮助筹钱"等。近期校园诈骗频发,采用方式:

       例如 1:冒充学生的老师或系主任约学生在某个时间到他办公室面谈,在临近预约面谈时间前十来分钟又给你来电话,告诉你现在学校领导在他办公室与他单独相处,让你迟点等他的电话再到他的办公室。

       例如 2:诈骗者想借钱向领导表示一下心意,但随身没有带钱,希望你马上借给他一笔钱并,以转账的形式给他。同时约你几点见面,见面时他就会把钱还给你。以纯洁的师生情来换取你的信任,同时表示要如何帮助你学习。

       三、借钱诈骗。电话攀谈,拉近乎借钱如"加油"、借手机"打电话"、"推销低价商品";

       四、招聘诈骗。帮助介绍工作为名引诱上当;

       五、培训诈骗。诈骗者以各种培训、义工活动为名,引诱学生参加活动,培训过程洗脑,交钱。

       六、传销诈骗。具体表现形式是以学长或老乡等身份进行诈骗;

       公安机关以及保卫处提示: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注意做到 "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信,及时挂断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不要轻信他人,随意将各类信息告诉陌生人。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贪小利或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 110 "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核实。

       不转账:但凡牵涉到给人家金钱的事情一定要高度警惕、谨防被骗。多学习了解银行卡知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要听信陌生人的指使到自助柜员机进行任何操作。选择购物的电脑要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要经常升级。不要登陆那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通过不明网站的链接进入购物网站,或打开 QQ 、淘宝、 MSN 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要及时报案。万一受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 110 ",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