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UIC首届校友日举行。百多名2009至2011届的校友回到母校,师友相聚,交流现状,游览校园,共同回忆大学美好时光,也向学弟学妹分享职场经验。 

在校友日欢迎茶聚会上,吴清辉校长致欢迎辞,代表母校向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对在全世界各地的大学继续刻苦深造、在各行各业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的校友们的表现感到快乐和欣慰,希望校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发展。"无论如何, UIC 永远都是每一个校友温暖的家,更希望可以成为每一个UIC人精神力量的源泉。希望每一个UICer能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学会感恩,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直面人生的高潮与低谷,拥有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精彩未来。学校将一直关注和帮助校友们今后的发展,并欢迎事业有成的校友们,在未来可以回报母校。" 

会后很多校友纷纷表示,这次回校收获很大,看到UIC的变化,真的非常骄傲。10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校友靳楠楠和她的同学们表示,徐是雄教授送给校友们的:"欢迎大家以后经常回来看望我们!"非常贴心,她们就在珠海本地工作,会常回家看看的。 

以下是校友会发展工作小组的在校生成员对返校校友的部分采访文字: 

  • 1) 郑嵩 11届文化产业管理毕业生 目前在深圳工作

从UIC 毕业后,作为UICer, 你觉得在职场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是自己给公司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有胆识,尤其是在做presentation时表现出来的语言和技术上的优势,这都得益于在学校的锻炼。 

UIC有什么变化吗?

1老图书馆利用的很好,还有小镇的皮影戏很精彩,但有的传统却没有保留下来,比如 UIC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已经很久没有举办了。 

2 通过和学弟学妹的交谈,感觉到他们的学业压力比往届学生更大了,以前好几个很好的老师都走了,整体教师水平感觉有所下滑。 

3 另外以前郭校长在的时候,会与大四学生交谈,了解大家对未来的规划,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他的建议,这对我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知道作用,希望这样的传统还能保持。 

 

参加UIC 校友日的感受:

举办校友日是UIC 的一个有眼界,有高度的新开始,希望以后越办越好。不仅给校友们搭建了一个校友间信息交流,人脉构建的平台,也更加深了我们对母校的感情。 

对校友日今后的活动有什么建议吗?

希望不仅是整个学校,也有各个专业的内部交流,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安排不同的场地,时间也可以更灵活一些,这对校友深造和就业方面的帮助可能会更大。 

  

•2)      校友:吴晓梅  应经05 GPA3.4 毕业

现就职于深圳半导体美资公司

 

以前在学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吗?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或感受吗?

答:参加过弓道社团。在练弓道时候比较辛苦,每天都很早起,但是锻炼了能吃苦,抗压的能力。这经历为在CWCC事务所工作打下准备,比较能吃苦耐劳。 

 

为什么选择工作而不读研?

答:因为当时没有想好要读什么专业,向哪个方向发展,想先工作,再决定读研,不过我现在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在工作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因为从大三就开始实习,毕业时由Professor Stella chow 推荐到事务所工作,所以没有在找工作上遇到太大困难。而且公司对UIC学生的印象都非常好,所以没有遇到很多困难。 

4. 您现在在职业发展上有什么长远计划吗?或者说有什么远期目标吗?

答:还是会在财务方面发展。 

5. 觉得UIC学生毕业之后,在职业场所有什么特别优点吗?

答:首先英语比较有优势,在外资企业特别体现出来。其次就是在团体合作上比较有合作精神,因为在学校设定的全人教育的课程,提高了个人的合作能力和团体意识。 

6.在大学生涯中,有什么地方是觉得有遗憾的?

答:觉得大学里参加的社团活动太少了,没有认识很多人。如果有机会重来,会多参加社团活动,积累经验,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 

7.对于现在大三大四UICer职业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答:应该早一点找工作,最好在大四第一学期就投简历。一般好的大公司都在8,9月份开始接受简历,挑选人才。应该尽早准备,抓住机会。 

  • 3)UIC首届校友日UIC首届校友日之我思我想

11级大一新生 赵小翔

这是UIC创办以来第一次校友见面会,和这所年轻的学校一样,校友们也是青春焕发,活力四射,在这片沃土上激情洋溢的谈论着自己的过去与将来,真让人目不暇接,欣羡不已。 

UIC关心着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毕业生们也时时刻刻关心着UIC的发展与未来,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作为一名刚刚入校时间不长的新同学,除了尽全力融入UIC的学习生活中之外,也开始思考着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恰逢其会,今天能见到这么多在职或继续深造的学长学姐,自然像是见到了珍宝一般,处处学习取经。 

在与两位05级学长一番攀谈之后,忽然发觉自己有所感悟但也有所迷惘。这两位学长从UIC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一直到现在,现在正在深圳的一家银行工作。在他们这里,我听到了一组新名词--"前台"与"后台",一语希冀--从社团到社会,一言忠告--好好学习。 

  "前台"即是指银行柜台,学长说,如果能不坐柜台,就尽量不要坐。"后台"即是指银行内部工作,学长说,如果有机会能直接银行后台工作,那自然最好。"前台"是"成本","后台"是"利润","前台"拿到的只不过是从后台分过来的一点蝇头小利而已。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就往幕后走,幕后的游戏更惊险刺激,那才是高智商人玩的游戏。我想的确是这样,那些投行的高管之所以能够拿到多于常人几十倍上百倍的工资,一方面是人家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与时间,另一方面那些人的确是处于社会顶层的精英人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人家能够把钱生钱的游戏玩得转,所以人家可以拿到相当高的工资与福利。 

社团活动是我们大学期间与社会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也是我们从学院生活向社会生活过度的一个重要媒介,学长告诫我一定要多参与社团活动并组织策划,多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与组织领导才能,适当的时候也可去社会上找一份兼职的工作,一方面提早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为最终融入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其实这些方面以前都有想过的,只是没想到现在这么早,这么快就要开始实践了,不过也好,俗话说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么",我想我会从现在开始认真准备,积极实践的。 

其实整个谈话过程中,学长最语重心长的话还是:"好好学习",谈到他自己,说那个时候看闲书,打游戏,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很轻松,基本全部PASS,自己也过于放纵自己了,现在想想还是有一些遗憾与后悔,如果当时能再用功一点,现在也许会成就更大,只是以前的路再也回不去,唯有做好现在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无论在哪里,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只要你的基本功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真正成为一个博亚通达之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将会是为社会所重用的栋梁之才。 

与学长聊过之后,自己的眼界又开阔了不少,但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迷惘与遐想,只是不管怎样,最要紧的是做好自己,活在当下,过好现在的每一天,也就意味着能够收获一个更加幸福的明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