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C每年都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学生到国外或者香港等地区留学,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宝贵的经验供学弟学妹们参考?10月17日晚,由UIC校友社举办的留学经验分享会在B301举行,去年成功申请留学的五位优秀学生受邀讲述了他们的经验和感受,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1

现场座无虚席

选对正确的学校和专业是成功的一半

毕业于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即将前往墨尔本大学读研的江智聪重点为同学们介绍了申请研究生的流程并结合自身经验,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2

江智聪讲述自己申研的经验和教训

“最基本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申请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更加慎重一些,” 江智聪说道:“选对学校和专业后,你的申请就成功了一半。”

时间规划是江智聪强调的一个重点,因为很多大学本着先到先得的原则,所以申研越早越好。另外,他把和学校的互动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他说:“多和你想去的学校老师沟通,将会为你的申请助力。”曾任职协副会长兼外联部长、歌唱天堂创始人兼外联部长的他还建议同学们在大学多做一些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事,这样也会对申研有很大帮助。

江智聪带来的不仅是经验,还有教训。他用实例向同学们讲解了中介机构的弊端,像申请文书质量低、工作不负责等,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地凭借自己在UIC所积累的实力去申研。

在好的学习氛围下,不会有浮躁的读书者

随后登场的洪政杰和杨璐璐可以说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学霸情侣,他们都毕业于财务专业,目前都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他们为同学们带来的,更多地是对选择读研学校的思考和感悟。

3

已就读香港中文大学的洪政杰(左)和杨璐璐(右)

洪政杰说:“香港中文大学带给我的感悟主要是三点:学术,效率和自由。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下,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而香港的秩序好,整个社会的效率必然高;自由,又可以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

在UIC取得GPA3.81的杨璐璐结合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习经验,说道:“在中文大学,图书馆不仅仅是安静,更是一种沉静,你可以感受到那种氛围,而在这种氛围下,不会有浮躁的读书者。还是效率,这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教职员工,都有很高的效率。”

他们还强调了自主申研的重要性,同样对中介申研持有批评态度。

用数字分析申研情况

毕业于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曾于省级刊物《企业家天地》发表传媒类论文的彭湖湾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走上了讲台。他直率地说:“让我们用几组数据说话。”

彭湖湾为大家详细列举了全港含有传媒及类似传媒类专业的学校,介绍了这些院系的入学条件,并举出了一些申研成功同学的数据,他说:“从这些院系的入学条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你的GPA,英语将是最重要的东西,可以说,你在万不得已时,它将为你力挽狂澜。”

4

彭湖湾用数字分析不同的申研情况,给予同学们启发

彭湖湾重点强调了personal statement的重要性,他说:“这也将是学校重点审核的材料,因为他可以从你对自己的表述中了解你这个人,你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他又可以从你这里得到什么。”而对于推荐信,彭湖湾并不建议同学们找大名鼎鼎的导师写,他说:“如果他不了解你,推荐信将流于空泛,最好是找了解你的教授,这样才能写出适合你需要的推荐信。”

彭湖湾原攻读的是香港浸大传播学授课型硕士课程,后转读香港浸大传理学院研究型硕士课程,他也为同学们介绍了两者的不同。他说:“研究性的硕士有政府津贴,但是申请难度更高,却也能学到更多东西。”

自信加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

作为压轴登场的,是毕业于应用经济专业、目前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商务资讯系统专业的梅迪,他幽默风趣的分享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梅迪为同学们分享了他在雅思考试上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事前的心理暗示很重要,正所谓心有所想,事有所成,要积极自信地面对雅思考试。其次就是找到正确的复习方法,比如在训练时缩短阅读的规定时间来提高速度,在听力训练中对照原文以适应英式发音等。

5

梅迪鼓励UIC同学们不要自卑

在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梅迪认为研究生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之所以在众多录取中选择城市大学,是因为这个专业偏重实践,而多一门技术压在身上,则为未来增加不少竞争力。谈到大学,梅迪推荐了一些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权威机构,同时他也表示,要辩证地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UIC的同学们不要自卑,我们UIC和大部分香港大学可以说在运行上并无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可能只是香港和珠海对于各自大学所能给予的资源不相同罢了。所以同学们要相信自己。”梅迪鼓励同学道。

梅迪还为同学们展示了他制作的申请攻略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他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

分享结束后,嘉宾们和现场同学进行了互动,回答了同学们关于申请具体的学校专业、读研的准备和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6

几位分享者介绍现场提问

7

许多大一新生对申研问题极为关心,纷纷提问

最后,曾获UIC粤语流行歌唱大赛冠军的江智聪还为同学们演唱了一曲《好久不见》,分享会落下了帷幕。

记者同时采访了前来听分享会的同学,大三国新的梁同学说:“这次分享会听到了很多GPA很高的学长学姐的例子,对于本来就想申请香港研究生的我很有帮助,为我提供了很多申研的理由和动力。”

8

分享会结束后许多同学仍向梅迪学长“取经”

这次分享会有大量来自大一的同学,当记者问到为何大一就来听分享会时,大一国新的石同学表示作为有读研打算的她希望能够从学长学姐们那里得到申研的宝贵经验,以便早作准备。

此次分享会由四维教育协调办公室校友事务组主办,负责人林美玉老师在分享会开始前为在场同学介绍了校友会的基本情况,同时,她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关注和支持校友会的活动。

9

校友社工作人员与受邀前来分享的同学合影留念


文:翟健博
图:杜莎莎、余媛滢
编辑:余媛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