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从UIC国际新闻专业毕业后,何琪婧前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攻读国际研究与外交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国内某知名媒体工作,如今她正在准备申请美国大学的博士。“第四届UIC干事会成员”、“美国领事馆媒体实习生”等标签,俨然已经让何琪婧成为国际新闻专业学弟学妹们心中的一个传奇。然而,大家在讨论她的种种经历时,却并不知道这些“传奇”背后的故事。
何琪婧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毕业照
“梦想需要代价 必须做到严于律己”
从UIC毕业之后,在国际政治专业老师Edoardo Monaco博士和蓝安伟博士的推荐下,何琪婧选择进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国际研究与外交专业研究生,并慢慢了解并爱上了这所要求严格的学校。
“关于在SOAS的学习有多辛苦,真的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枯燥无味的过程,想取得好成绩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得熬得住这种艰辛,不停地使劲学,没有什么捷径。梦想需要付出代价,你必须真正做到严于律己。”何琪婧说。
虽然SOAS处于伦敦最繁华的区域,但事实上何琪婧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就是带着这种“峁劲”,何琪婧在15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激烈的竞争和高压的学习中顺利完成学业。她的同学不少曾任外交官或资深驻外记者。
学习外交斡旋和谈判技巧,对语言运用能力要求非常高。而有时候一次谈判的练习要持续数小时,对抗压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何琪婧坦言,“第一学期压力真的很大,是UIC给我的抗压能力救了我。”
今年7月29日,在SOAS研究生的毕业典礼上,校长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负责人,曼德拉妻子)亲自和每位毕业生握手。
“当SOAS语言学教授准确无误地用普通话念出我的名字(还有其他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同学的名字)时,我深刻感受到SOAS的软实力多么强大。”此外,她还提到,“我妈妈来参加毕业典礼,我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都和她说中文,而我也会跟德国同学用阿拉伯语聊天。没有念过这个学校的人,真的很难想象这里的生活。这段经历太美好了,美好得像假的。”
“是UIC让我找到了上学的乐趣”
谈到当初为何选择UIC时,何琪婧回答:“不是我选择了UIC,是UIC捡了我。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学校充满感激。”当年高考失利后在表哥学长的推荐下,她报考UIC进入了国际新闻专业。“不要说其它二本学校,哪怕我当时进了重本,估计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因为国内的体制不适合我。”
回忆在UIC的四年,何琪婧表示:“UIC让我学会的最宝贵的东西是:好奇心。初中高中我没怎么上课,但是没少读课外书。我不是不爱上学,但是国内的体制让我厌恶上学。是UIC第一次让我找到了上学的乐趣。”
从大一开始,何琪婧一直是UIC的学生会干事,同时也是UIC历史上第一个进入主席团的女生。她参与的两次组阁竞选都以绝对优势竞选成功。“UIC整个民主选举学生内阁的过程,让我意识到权力下放的重要性:若不让人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性、权利和责任,人会活得越来越僵尸,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无趣。”
大二的时候,通过国际发展办公室,何琪婧获得了在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实习的机会,在课余时间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实习,此次机会更加扩大了何琪婧的视野,也让许多同学艳羡不已。
谈及UIC对她影响最大的老师时,何琪婧说:“Kim Johnson是第一个让我有当教授梦想的人,因为她对学生的付出和改造,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人生的意义。Thomas Wyatt的研究方法让我喜爱上了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学方向的研究。还有教摄影的David Hartung,他把技术教得很好,他的新闻摄影理念影响了我们对于现今传媒界视觉影像的看法。”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UIC,何琪婧选择了 “Possibility,可能性”。对她而言,在UIC,一切皆有可能发生。采访的最后,她特别感谢所有曾经教过她的老师,感谢UIC给她带来的梦一般美妙的四年。
文:余孜政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