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秀 | 钟霈琳:从量变到质变,UIC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钟霈琳:从量变到质变,UIC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钟霈琳UIC 2018级新闻学专业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南加州大学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双学位联合项目录取大一、大二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作品曾获中国日报“2021大学新闻奖”最佳专题视频和最佳新闻写作英文组冠军;曾参加威斯敏斯特大学暑期项目,并在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实习……北师港浸大(UIC)学子钟霈琳的大学四年收获满满。
钟霈琳:从量变到质变,UIC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钟霈琳UIC 2018级新闻学专业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南加州大学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双学位联合项目录取大一、大二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作品曾获中国日报“2021大学新闻奖”最佳专题视频和最佳新闻写作英文组冠军;曾参加威斯敏斯特大学暑期项目,并在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实习……北师港浸大(UIC)学子钟霈琳的大学四年收获满满。
北师港浸大(UIC)的博雅教育倡导“体验式学习”,启发学生心智、塑造个性,注重师生间紧密的互动。不少UICer毕业后选择走上学术道路。回顾他们的精进历程,大多始于实验探索和对专业领域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三位优秀校友的故事,从UIC毕业后,他们在知名院校继续探索、不断突破。●UIC 2021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硕士在读●获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录取去年,尚是UIC准...
在北师港浸大(UIC),有一马当先的“学霸”,也有奋起直追的“后起之秀”。遇到低谷时,UICer目标坚定、不甘落后,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逆袭”。黄开元UIC 2021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分析化学硕士专业在UIC的四年,黄开元的求学之路历经蜕变。“在大一大二时,我的GPA只有2.7左右,但后来我转变了学习心态,努力达成学习目标,GPA逐渐提升到3.7,实现了质的飞跃。...
对于钟伟彬和马晓阳来说,爱情是相濡以沫,也是成就更好的彼此。从北师港浸大(UIC)出发,到美国读博、工作,携手共进九年来,钟伟彬和马晓阳是同窗,是伴侣,也是学术路上共同奋斗的伙伴。
长相清秀,笑起来甜甜的,这位女孩叫汪一泓,曾是学校大型晚会的主持人,弹得一手好钢琴,浑身透着文艺的气息。她还是一枚不折不扣的理工“学霸”,作为北师港浸大(UIC)202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准毕业生,今年3月,汪一泓收到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硕士专业、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她,即将逐梦远航。汪一泓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录取美国...
怀着对影视学的热爱,曹轶雯从北师港浸大(UIC)毕业后,成功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伦敦大学学院(UCL)读研。在UIC拿到一等荣誉学位的她在研究生阶段保持优异成绩,突破自我,荣获UCL一等荣誉硕士学位。迎难而上 获UCL一等荣誉学位进入UCL后,曹轶雯深入学习影视学理论。在短短的学制时间里,要搭建起理论知识框架,完成研究课题,对于曹轶雯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开学之初,曹轶雯感到压力陡增。意识到自己在电影研究方面知识储备欠...
博雅教育播下好奇的种子,让董圣焜坚定走上了科研之路。从在北师港浸大(UIC)夯实基础到成为“双一流”大学的副教授,博雅教育助他找到了人生方向。
有人说,科研的道路是孤独而艰苦的。但在罗嘉锵和吴同眼里,两人携手同行的科研之路有拼搏有温暖,他们在北师港浸大(UIC)相识相恋,又一起出国深造,并双双读博开启新的学术征途。这对“完美队友”的故事从UIC开始,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