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肖怡霏
专业:2023届财务管理
毕业学校:贵州省贵阳市新世界学校
深造去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2023年7月,当我推着一堆行李走出UIC,脑海中浮现的是我2019年9月推着一堆行李迈入UIC的情景,好像两个时空交错在一起。也是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真切感受到,我在珠海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其实仔细回想起来,大学四年,疫情三年,带给我的有收获、有遗憾,回首所有的点点滴滴,百感交集。
我性格很倔强,同时也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清楚记得2019年6月高考完后,我家里人希望我去厦门读大学,但我当时一心只想来广东,最后他们倔不过我,也就随了我。高考志愿表可以填八个学校,我只填了一个,就是UIC。
要问我为什么只选择UIC,其实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出生并成长在内陆地区的我从小就没怎么见过海,于是想去一个靠海的城市;也可能是跟贵阳招生办的老师聊完后心里更加确信UIC就是我一定要就读的学校,于是心里更加坚定了。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有自信一定可以被UIC录取,我只记得当时也没有多想,可能就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搏一搏。
后来跟高考完选学校同样的情况在我大学申请国外院校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次,他们希望我去法国读研,而我也一心只想来澳大利亚。事实证明,我真的很倔,我父母也是真的很尊重我本人的意愿。所以我最感谢的还是家里人一直以来对我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他们作为后盾,我不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现在想起来,其实很感谢18岁的自己。要是我当初没有坚定自己的意愿来UIC,也就不会接触到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和资源,也就不会跟国际教育接轨,也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就不会有毕业后继续去到国外读硕士的想法,我也无法遇见今天这样的自己。
我始终相信,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姓名:罗紫盈
专业:2022届应用心理学
毕业学校: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
深造去向:墨尔本大学
在我看来,我的大学四年生活是十分愉快且难忘的。我不仅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值得尊敬的老师和珍贵的朋友。
UIC的博雅教育、全英文教学、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以及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环境为我的研究生生活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相比国内高校的同学,我能够更好地适应研究生的学习,能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上课时也能和老师同学们无障碍沟通,自信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一开始的不善言辞到自己能够独当一面,UIC带给我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
又是一年毕业季,回首望去,学校带给了我太多独特的体验。全英文的教学环境给予了我良好的沟通以及英文写作能力;紧张繁重的课业高度提升了我时间规划以及抗压的能力;多元化的社团活动使得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交到了许多不同专业的知心好友;而范围极广的选修课程极大程度的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并拥有了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在UIC这个平台,你可以说出任何自己的想法,尝试一切新鲜事物,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并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性。
姓名:郭秋玉
专业:2020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
毕业学校:贵州省实验中学
深造去向:伦敦大学学院英语教学专业硕士读研
从大一开始,郭秋玉连续三年参加了“英教天使”项目,利用所学知识,一对一帮助有需要的人提高英文或中文水平。她教过两位UIC外国助教和一位老师说中文。她常常以聊天的形式来授课,第一次授课沟通很困难,后来才渐渐流畅了起来。“我需要用英文去教中文,和他们交流中国文化,所以我既在学英文也在学中文。”
“中文与英语的打招呼方式不一样,外国人会说‘How are you?’而中国人通常会问‘你吃饭了吗?’”郭秋玉教了一位美国实习生后,后来每次见面她都会问郭秋玉“吃饭了吗”或者“你去哪”之类的问候语。“现在还和一个外国老师每周见面用中文聊天。看着一个外国人,在和我长期的交流中,慢慢能说基本的中文句子,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在大三,郭秋玉在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小学实习了两周,跟着一个老师,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上课。郭秋玉认为,在学校学理论比较多,实习让她可以将知识真正应用到教学中去。“我喜欢教课,之前想当大学老师,现在喜欢和小朋友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