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小满
毕业中学:深圳厚德书院
毕业时间:2023年
毕业去向:牛津大学
UIC给学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机会。在人文社科学院组织开展的新冠疫情研究项目中,杨小满加入了“政策比较研究分析”小组。“我阅读了海量相关文献,综合概括不同国家的政策。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了解了政策变化背后的曲折故事。”这次研究经历不仅使杨小满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也锻炼了她整体的思维能力。大学期间,杨小满曾两度获得院长推荐奖学金,以及冯燊均先生国情国学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平均GPA达3.92。想要拥有尽善尽美的大学体验,杨小满认为要早打算、早规划。“拖延症大概是大学生的普遍困扰,要想克服就得早早树立目标,厘清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在无尽的拖延中只会陷入更深的焦虑。”除此之外,杨小满建议学弟学妹们注重身心健康,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保证睡眠,学会放松。
姓名:卢泓逸
毕业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毕业时间:2023年
毕业去向: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全美USNEWS统计排名第二) 统计学
收到这个结果真的做梦都不敢想,因为伯克利的统计一直是我心中统计的朝圣之地,也是我申请中最大的彩票。回想过去的九个月,我的申请季并不顺利,从语言考试,到选校写cv文书,遇到了很多的阻力与坏的结果,甚至让我开始不断怀疑自己。但是幸好,一切经历兜兜转转最后都会归于圆满的。我能如愿去到梦校,要感谢很多人对我的帮助。首先是感谢UIC给予了我一个很好的成长的平台,中外合办的背景也让我在申请的时候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同时,我非常感激统计系的各位老师,他们让我开始了解统计学,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多思考,坚定了我继续探索统计学的决心。每一位老师都非常负责并关心学生,学生与教授之间更像是朋友的相处。其中我要特别特别感谢统计系的邓宇辉老师,叶华军老师以及杜新炜老师对我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特别是申请季的帮助!此外我也想感谢我的朋友们,在我的低谷期给予了我很多的安慰与鼓励,也是我大学四年很珍贵的回忆。
姓名:钟可忻
毕业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毕业时间:2022年
毕业去向:新加坡国立大学
与传统的 985 211 大学同学相比,我觉得 UIC 的申研会更加容易一些,同学们的实力也更容易被境外学校认可。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她中考成绩很好,高考到了广东省内知名的 211 大学。我以为他们的申研一定是比我们要容易一些的,但看到她选择的一些学校都并不是热门学校,甚至有些是在 QS200+的排名(没有看不起这些学校的意思)。因为在我身边朋友们的案例里,大家都是用 QS 前 100 做保底院校的(当然也不能只看排名)。所以可能在申研上,UIC 的同学们拥有更多选择排名靠前学校的权利和机会。
姓名:张若琳
毕业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
毕业时间:2022年
毕业去向:香港中文大学
我认为 UIC 给我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UIC 的老师都来自香港或者外国,在上课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知识,更能收获很多课本中学习不到的经验。同时,我们的老师非常乐于与学生交流,乐于与学生做朋友。对于这一点,我感触颇深,从我大一到大四,无论学习还是申研的事情,各位老师都愿意给我很多意见和帮助。他们在这四年陪伴着我,帮助我很多,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在我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教授们愿意帮我修改个人陈述,给我很多学校选择方面的建议。右图是与徐达之教授结课时候的合影,在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他帮我修改了个人陈述,从大三开始就给予很多帮助与建议,在生活中也愿意跟我像朋友一样交流。